时间: 2025-03-24 23:49:08 | 作者: 新闻中心
快科技3月22日音讯,据央视报导,近来,我国科研团队在深海探究范畴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款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讨所和浙江大学联合研制的小型深海可变形机器人,成功挑战了万米深渊,最深可达马里亚纳海沟10666米深海底,为深海探究拓荒了全新的路途。
这款小型深海机器人身长不到50厘米,体重仅1500克,比较传统的分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它愈加细巧灵敏。
据介绍,在深海高压环境下,柔性驱动器资料模量添加会导致驱动功能衰减,这是深海机器人研制中面对的一大难题。
该设备使用双稳态手性超资料结构在两个稳态之间切换时的快速突跳,完成高效驱动。
一起,研讨团队还奇妙地将深海高压对软资料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提高机器人驱动功能的助力,使机器人在深海环境中表现出色。
他们使用形状回忆合金的形状回忆效应,经过周期性电流加热,使一对形状回忆合金绷簧自动替换缩短,驱动手性超资料单元的双稳态突跳切换,完成驱动器的快速循环摇摆。
据悉,此前能抵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深海机器人多为分量达数吨的刚性体大型潜航器。
而此次研制的软体机器人成功挑战了这一从前被视为小型机器人“禁区”的万米深渊,为深海探究拓荒了新的路途。